当前位置 :
河池学院
更新时间:2024-03-29 01:51:41
城市 :广西
地址 :广西宜州龙江路42号
电话 :0778-3142339
邮箱 :
性质 :民办
学校简介:

  河池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是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校园北依会仙山,南临龙江河,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有着近70年的历史底蕴。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6年初,学校成为广西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6亿元,生均超过1.3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65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197个。馆藏图书130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内WIFI达到全覆盖,学生公寓实现空调化。

  学校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形成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化工与生物技术类、教师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机电信息类、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和数学与统计类6大学科专业群。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在职教职工722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高级职称18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43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36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向泰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41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为重点培育专业。学校正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厅级项目45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根据白裤瑶等少数民族生活而自编自导自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裤子 黑黑的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自编自导自演的《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多次巡演,获得社会好评。学校独竹漂等红水河流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次荣获全国赛事一等奖,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美丽天下网等国内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学校共有64个社团,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引起凤凰网等重要媒体的关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先后培养出了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和一批文学新秀,还培养了“师德标兵”蓝治球及一大批党政、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有力促进了桂西北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桂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及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力争2个以上专业学位点获得学位授予权,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展开
学校概况

  河池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是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校园北依会仙山,南临龙江河,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有着近70年的历史底蕴。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6年初,学校成为广西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6亿元,生均超过1.3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65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197个。馆藏图书130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内WIFI达到全覆盖,学生公寓实现空调化。

  学校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形成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化工与生物技术类、教师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机电信息类、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和数学与统计类6大学科专业群。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在职教职工722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高级职称18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43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36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向泰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41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为重点培育专业。学校正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厅级项目45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根据白裤瑶等少数民族生活而自编自导自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裤子 黑黑的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自编自导自演的《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多次巡演,获得社会好评。学校独竹漂等红水河流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次荣获全国赛事一等奖,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美丽天下网等国内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学校共有64个社团,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引起凤凰网等重要媒体的关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先后培养出了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和一批文学新秀,还培养了“师德标兵”蓝治球及一大批党政、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有力促进了桂西北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桂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及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力争2个以上专业学位点获得学位授予权,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最新更新
大地查(dadich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大地查 dadicha.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3号-10